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扶贫!中国建筑立体帮扶脱贫攻坚

2017-10-17 中国建筑

导读


10月17日,是全国第四个扶贫日。近五年来,中国建筑认真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为重点,以扶贫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支持和帮助定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建筑扶贫的那些事儿!


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


作为国有骨干中央企业和世界百强企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中共中央组织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定点帮扶甘肃省康乐县、卓尼县和康县。各子企业积极响应地方党和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定点扶贫工作,定点帮扶湖北省英山县、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广东省五华县、湖南省泸西县、新疆喀什等16个贫困地区


近五年来,公司领导先后多次奔赴甘肃省、贵州省实地考察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编制了“精准扶贫三年规划”。


▲2016年10月17日,中建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建股份董事长官庆赴甘肃省康乐县考察定点扶贫工作,中建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建股份副总裁刘锦章等陪同考察。


▲2016年6月20日,中建总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中建股份总裁王祥明赴贵州遵义考察调研。


▲2017年9月26日,中建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建股份副总裁刘锦章一行赴甘肃省考察调研。


公司先后选派57名扶贫干部到定点扶贫地区开展扶贫帮扶,投入扶贫资金7700多万元,积极参与“救急难”行动,策划落地了康乐县城南小学、卓尼县纳浪乡纳浪示范村建设项目、康县周家坝镇李坝流域旅游扶贫项目等近50余个扶贫开发项目,与帮扶地区联合推进产业扶贫,共建“造血”机制。公司还向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以现金和实物形式累计捐资4900余万元,帮促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2013年以来,公司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利用自身的勘察设计、建筑运营的优势,从教育扶贫到文化扶贫,从改善民生到产业富民,从提高当地基础设施水平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开展教育扶贫,筑牢脱贫基础


▲图为卓尼县木耳镇博峪学校。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中国建筑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地区教育事业,捐资建设甘肃省卓尼县木耳镇博峪小学,极大地改善了卓尼县博峪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捐资建设甘肃省康乐县城南小学项目,为少数民族贫困村的唯一一座现代化小学。项目建成后,可同时容纳600名学生就学,解决城南村及周边村学生上学难问题。


维修甘肃省康县扶贫科技培训中心,助推全县贫困户劳动力的科技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并对康乐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劳务培训输转工作给予支持。


坚持惠民理念,打造民生工程



▲图为由中建捐资建设的康乐县妇幼保健站


中国建筑努力解决扶贫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根据定点扶贫县医疗卫生机构楼宇老化、设备陈旧的情况,建设完成了甘肃省康乐县妇幼保健站和康县李山卫生院,有效改善了当地“看病难”等问题。2016年公司在康县开展“救急难”医疗救助扶贫工作,救助因病特困人员169人。


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了甘肃省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卓尼县纳浪乡纳浪示范村和完冒乡完冒生态文明示范村基础设施水平。


2014以来,中建新疆建工先后抽调36名干部职工分三批组成工作组,累计斥资近千万元,定点扶贫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坎特艾日克村、墩克什拉克村,为村里修建乡卫生院、开挖排碱渠、援建面粉厂、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些举措有效解决当地“行路难、过河难”等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建筑帮助贫困地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突破口。


推进产业扶贫,共建“造血”机制


▲图为康县“低垭云海”旅游项目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国建筑本着“造血式”帮扶的理念,推进精准扶贫,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改变基础条件,增加贫困村群众收入,先后投入旅游扶贫资金兴建了康县“低垭云海”旅游节点项目和李坝流域旅游扶贫项目。作为甘肃省康县南部旅游风情线上的重要节点,“低垭云海”项目的实施有力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目前,“低垭云海”项目已实现年创收入860多万元,当地户均收入2万多元。


▲图为中建四局定点帮扶工作部分活动。


2016年8月,中建四局专门成立了扶贫办公室,派驻14名专职扶贫干部,帮扶贵州遵义务川自治县石朝乡、桐梓县小水乡和新蒲新区永乐镇三个乡镇脱贫攻坚,通过产业帮扶、易地搬迁、就业帮扶等一揽子措施,直接帮扶16个贫困村、3000多户贫困户,大大加快了增收脱贫的步伐。


目前,中国建筑正在积极策划、推进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利用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行业优势,带动当地餐饮业、农副土特产销售、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蓬勃发展,努力找到一条发挥区域优势、适合山区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成功之路。


推动文化扶贫,打造精神家园


▲图为康县大水沟村村民活动中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的坚实,还要实现群众精神面貌上的“脱贫”。


中国建筑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精神扶贫工作,出资修建甘肃省卓尼县纳浪村文化广场、康县大水沟村村民活动中心。目前,村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已成为当地村民的“精神家园”,县、乡秦腔剧团分别赴村演出,群众还自发组织了体育比赛、广场舞、秦腔表演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本地及周边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层次和水平,在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了美丽乡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中国建筑各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彰显了中央企业的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制作:中国建筑(微信号:zgjzwx)

素材来源:政工部,相关子企业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